杜陵菲的妈妈是经历过父兄两人中举的欢喜。这一次,她虽然兴奋,但很快就习惯了。她让焦急的母亲照顾好婴儿,自己则和两个手忙脚乱的嫂子一起,快速地摆好了餐桌,准备好了茶水和糕点。
这边刚做完安排,那边杜族的首领带着一众长老来到杜家,身后跟着杜老爷子,还有他的两个儿子。
由于走的匆忙,他卷起来的裤子还没有放下,杜老头的一只鞋子也被扯断了。三人赶紧向家主和几位长辈告辞,然后急急忙忙的回到自己房间,换上自己的衣裳鞋子。等他们忙完,报子也来了。
有两名官员前来通报,他们都穿着红色的丝绸,一名官员敲响了铜钟,一名官员手持公文,大声宣布道:“喜报,兖州府青州县杜大人杜国海,获得兖州府乡试亚元。喜报,兖州府青州县杜大人杜国海,获得兖州府乡试亚元。喜报,兖州府青州县杜大人杜国海,获得兖州府乡试亚元。杜相公,恭喜了。”
“彼此彼此!”杜国海走上前来,将一个鼓鼓囊囊的钱袋递给了那人:“辛苦你们了,快进去喝口粗茶吧。”
报子的一把将钱袋抓在手中,脸上立刻露出了笑容。顺从的入了杜家人的庭院,看着里面早已准备好的茶叶瓜果,脸上的笑容越发灿烂。他的每一次夸赞,都让杜家的人受宠若惊。
几个汉子你一言我一语,胡氏也从震惊中清醒过来。他和杜老爷子三人一说,便拿出钱来,叫来了杜族的人,让他们尽快去采购一些蔬菜和肉类,准备午饭。
其他的不说,起码要邀请官府的人,比如里正村长,比如杜夫人的亲朋好友。剩下的,等老三回来,他们会给全村人买单。
杜夫人的亲爹秦老头一听说自己的学子和姑爷在这次的县试中拿到了第一名,兴奋的胡须都在颤抖。然后他就和自己的两个孙子一起,和杜家的七位公子一起,朝着自己的闺女的方向赶去。
到了杜家,这里早已是宾客云集,宾客如云。一看他走了过来,大家纷纷站起来,邀请他入席。他对我有救命之恩,对我也有救命之恩。
杜家上下,人声鼎沸。而且,杜老爷子还说了,等三弟回来,他会邀请全村的人一起喝酒。高心领命,一群人纷纷离去。
夜幕降临,宾客散去,杜家上下虽然疲惫,但心中还是充满了幸福。
杜国海中了举人,代表着杜家的地位,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成了一个“士”字。士族是士农工商四大阶层中,身价最高的。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杜家的府邸内,依旧是热闹非凡。当杜国海进入这个家庭时,这个家庭的气氛更是高涨起来。
杜国海一进屋,便亲手拉过两个小板凳,让父母坐下。待父母落座后,他掀开长衫,单腿跪在地上,重重的磕了三个响头:“父亲,母亲,孩儿不辱使命,此次兖州乡试,孩儿夺得了亚等。”
“痛快!痛快!为父为你感到骄傲!”杜老爷子将他从发呆的状态中拉了出来。“儿子有出息了,这下可好了!”胡氏喜极而泣。
杜国海站起来,对着两人躬身行礼,道:“兄弟,谢谢你们对我的帮助,如果没有你们,我杜国海也不会有今天!”
在古代,读书人是很重要的,像杜国海这样的举人,家里都是省吃俭用才能考上的。现在杜国海这么一鞠躬,杜家夫妇和杜家夫妇,都感觉自己之前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他家三弟是个有情有义的人,就算混得再好,也不会忘记自己的兄弟。
杜文康和杜文喜一左一右地把自己的弟弟拉了起来,眼神里充满了感激:“都是一家人,快点起来吧。我们这些当哥哥的,自然要帮你一把!”
杜国海终于向杜夫人行了一礼,柔声道:“夫君多谢娘子这些年为夫君尽心尽力,为夫君生了一儿一女。我杜国海能走到这一步,都是夫人的功劳。”杜夫人听了这话,又惊又喜,眼泪哗啦啦的流了下来,引得院子里围观的几个妇人都有些嫉妒。他们都在心里赞叹杜夫人的福气,她的婆婆仁慈,她的嫂子们都很好,她的孩子也很多,她的老公也很疼她。一个女子,一生所求,何尝不是如此?
杜国海向岳父及村中的老一辈打过招呼后,便进入了正题。
这一天,杜家席上坐了三十多张桌子,每一张都坐得满满当当。这些人中,有亲朋好友,也有学校里的师长,同学,也有前来道贺的。这一幕,甚至超过了当年杜陵菲的月华宴。
这些礼物,不管是亲戚还是陌生人,加起来都有两百多两银子。甚至,秦县令还特意派人带上了一份礼物,算是对杜家的尊重。
不过,这种恩情,以后还是要回报的。
兖州县有六人参加了这次的考试。虽然只有杜国海通过了考核,但总算是拿到了一个好成绩,亚元排在了第二位,这个成绩,出乎意料的好。
夜幕降临,宾客们纷纷离去。一群人在大厅之中闲聊着。询问一下这些考试。
杜国海喝了一口茶,叹了口气:“那地方又潮又乱,到处都是花斑蚊虫,很多人被叮咬的难受。有的脸上被挠得血肉模糊。好在我身上有个小宝贝送的驱蚊香囊,才免受蚊子叮咬。
吃饭的时候,人家都是用开水和干饼,只有我吃面。经过沸水的冲泡,香气四溢,就连监生都闻讯而来。
离开考试现场,监生悄悄地跟我说,这东西在哪里买的。我道这是我的妻子无意中从一个云游商人那里得到的,他还很惋惜呢。”
杜陵菲从他的话语中,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在这个时代,方便面还是很受欢迎的。想当初,这玩意儿在那个粮食丰盛的时代,也是一种很受欢迎的食品,在这里没道理不受欢迎。
这玩意儿做起来并不困难。也许,杜家的人,可以专注于泡面的销售。不过现在还言之尚早,或许等她长大些才好运作此事。
经过数天的忙碌,杜家渐渐恢复了往昔的宁静。不过,杜家毕竟和寻常人家不同。
首先就是赋税了。按照大周律法,举人可以免除一百五十顷土地的赋税。
说得直白一点,哪怕他不出手,光是这一百五十亩的赋税,就足以让他这辈子衣食无忧。
怪不得天下人个个都抢破了头要当官。
杜家本来是十亩良田,但是杜老爷子和他的家族商议之后,又购买了140亩。
西津渡的一脉相承的杜氏族人总共四十七户,干脆一家给挂两亩,还剩下两亩便给了村里最困难的杨婆婆家。
因此,杜氏族长在族里宣布这个好消息的时候,杜氏族人快欢喜疯了。
所以,当杜氏一脉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家族的时候,所有杜氏一脉的人都欣喜若狂。杜国海一家人,都是有良心的,有钱了,也不会忘记自己的家人。
大周王朝的土地赋税为三十税一,相对于其它王朝来说,可以说是非常少的。但在这个年代,粮食的生产并不是很好,哪怕是上缴了赋税,也没有多少食物可以吃。
一年下来,起码能节省二三十斤粮食。如果把这些粮食都卖了,还能维持一个月的生活。这可是一条活路啊,他怎么可能不开心。
杨奶奶不是杜氏一脉的人。她自幼随爹娘流落此地,后又与本村的一个性杨的猎人结了婚。
杨猎户早年上山狩猎,被一头猛虎袭击,丢下一家三口。杨奶奶辛辛苦苦把儿子拉扯大,找了个儿媳,可她二胎的时候,却因为难产去世了。不到六个月,他的儿子就在一次劳作中死了。
留下杨奶奶一个人照顾着一个六岁大的小外孙,还有一个三岁大的小外孙,生活苦到了极点。要不是村里的人经常帮他,他早就饿死了。
杨奶奶万万没有料到,杜举人会拿出自己仅有的两亩地来拍卖,高兴得热泪盈眶。今年的口粮又多了许多,她也不必为自己的儿女发愁了。杜家人果然都是好东西!
杨家空荡荡的,也没有什么好买的。想到这里,他带着两个儿子进了杜家,对着杜老爷子和胡氏深深鞠了一躬,这一躬,把杜家的人都吓了一跳,赶紧将两个儿子和孙子搀扶了起来。
杨奶奶对杜家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好说歹说,她才擦着眼泪离开了。
消息一出,村子里的人都对杜家赞不绝口。
税田的事情解决了,现在就是建新家的时候了。
老杜家如今的屋子,也就是个小土坯,上面盖着一个小草棚,还能勉强过得去。说得不好听点,就是每年都有漏洞。
一到梅雨季节,外面就会下起瓢泼大雨,里面也会下起瓢泼大雨。久而久之,墙壁上的灰色蘑菇,就成了一簇簇。现在家里多了些闲钱,他的孩子又中了举人,这么多宾客进进出出,实在是不成体统。
经过杜家几个孩子的商议,他们三个人都住在一个大院落里。刚好,再等个一两年,他们的外孙也都长大了,到那一天,他们结婚生子,就有个安身之所了。